快捷搜索:

盘点教育机器人的市场现状及如何突破百亿美元市场

  今年8月举办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,有16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亮相,产品类型覆盖医疗机器人、投篮机器人、飞行机器人等。有数据显示,推出教育类机器人的公司数占全部服务机器人参展商的三分之一。《2016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》数据指出,未来5年(2016-2021年)全球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。其中教育服务机器人的服务与内容营收有可能占据市场整体77%以上。

  与此同时,目前市面上的教育机器人大多是类人的外形,搭载了语音识别方案,可以完成某种指定的功能,比如幼儿的语言教育、青少年STEAM编程等。但产品实际效果可能与平板类APP差不多甚至更差。

  这就是目前教育机器人的市场现状。一方面,AI概念依旧火热。教育是AI商业化落地的场景之一,且就目前教育机器人产品水平而言,入局门槛相对较低。另一方面,教育机器人所扮演的仍然是玩具的角色。产品的不成熟正逐渐消耗消费者对行业的新鲜感。在市场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下,教育机器人正呈现出日益清晰的市场潜力、行业壁垒以及商业模式。

  行业内概念先行,缺少落地场景

  在京东上搜索关键词“教育机器人”,出现的商品中大多附带着“早教故事机”、“陪伴机器人”、“绘本阅读机器人”、“对话人工玩具”等五花八门的标签。

  《2016年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》介绍说,从市场角度分析,教育机器人可以分为“机器人教育”和“教育服务机器人”两种产品类型。前者可划分在科创教育类产品中,后者是指具有教与学智能的服务机器人。陪伴机器人的教育属性稍弱些,更侧重在和孩子的语音聊天,属于“教玩具”的品类中。

  学术概念的明晰,并不等同于产品定位和功能的明确。“现在什么都能叫机器人。”智童时刻创始人郭长琛感慨说。

  “作文里的拟人句怎么写?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人的动作……”这段对话是来自于某教育机器人的电视广告。但有网友表示,购买后问该款机器人同样的问题,不管怎么问,机器人都答非所问。

  从业多年的相关人士表示,该款机器人宣传的大部分功能,目前的技术是达不到的。“这会误导消费者,对行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。”该人士对这种夸大产品效果的行为表示深深的担忧。

  郭长琛也有这样的忧虑。他表示,不管是神化AI,还是矮化AI,都会给行业带来极大的损伤。

  教育机器人,从2014年开始兴起,在2015年引爆创业圈,2016年达到顶峰。市场内出现一大批“尝鲜草”的企业,采取的做法是打着AI概念的大旗,用机器人的外壳,内部搭载的是平板的语音互动类App。随着消费者对AI概念的兴趣逐渐降低,对产品的认知逐渐明晰,市场也趋于冷静,进入冰冷期。这段时间并没有出现很多新玩家,尚且活着的玩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,如何将AI落地。

  “会问这项技术是在哪节课的哪个环节中使用。”郭长琛介绍说,目前智童时刻设计产品的思路是明确技术应用的场景。“比如说,用机器人教会小朋友左右方向。”郭长琛认为虽然这听起来功能和效果十分简单,但却能把AI技术用到实处。

  消费者无使用习惯,微商成销售渠道

  “好像还不如用iPad”、“感觉贵,会买个小米音响。”媒体芥末堆采访了几位家长,一部分家长对产品持观望态度,最后选择可替代教育机器人的产品,另一部分家长则完全唱衰。

  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市场概念先行,产品效果平平给消费者留下的刻板印象造成的;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市场和产品完全没有认知,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尚未形成。

  面对这块尚待挖掘的市场,很多企业所采取的打法与当年智能手机的打法如出一辙。试图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,加速商业化的落地。然而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,是个需要投入大量宣传资金和人力成本的长线过程,这对于市场内大部分的初创型企业来说,往往等不起也承担不起。这时,积累大量女性用户资源的微商,变成了线下销售渠道之一。

  某品牌的城市合伙人王敏告诉媒体芥末堆,该品牌在京东、淘宝等电商平台的统一价为858元,品牌为保护线下渠道,规定线下零售价为798元。成为代理的条件是一次性购买8台机器人,拿货价为每台570元。且根据拿货数量的不同,拿货价也将有所调整。据悉,王敏两个月能够销售540台的产品。

  价格差是微商渠道能够跑通的主要原因。据悉,目前市场上较简单的产品,大约700-800元,偏玩具属性的机器人价格在1000元以上,具备明确教育属性的机器人价格在2000-5000元。

  钕娲创造创始人郭柳宗认为,目前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市场价格在2000元以下。目前,钕娲创造旗下第一款产品“智能机器人小丹”,售价为2299元。据悉,钕娲创造下一款产品将降低售价。

  产品壁垒不是技术,而是AI化的教学内容

  现在我们所预设教育机器人的作用是教师,功能上则会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,但目前产品绝大多数都停留在教玩具的水平。从“教玩具”发展为“机器人老师”,两个阶段的壁垒是教育内容,而非AI技术。

  筋斗云创始人胡昌斌告诉芥末堆,与科大讯飞、亚马逊、阿里巴巴等企业相比,教育机器人的机构在语义识别、大数据等技术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。所以,筋斗云在创建之初便把内容生产定位为核心。

  教育机器人搭载的教育内容,绝不是将现有的纸质版或是平板App的内容直接搬进机器人的大脑里,而是“AI化”。

  搭建AI化平台,是目前公司都在尝试的内容AI化的路径。郭长琛介绍说,目前智童时刻所搭建的平台共有三种角色,一是工程师,负责提供技术支持,完成平台的搭建;二是教研员,负责补充AI化的教学内容;三是一线幼教老师,通过平台完成教学,并及时反馈意见。

  这三种角色也代表了早幼教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,上游是技术原厂和应用技术的软硬件厂商,中游是内容课程服务商,下游是渠道和终端消费者。

  除此之外,郭柳宗认为,既然出现了新款的教育辅助工具,就一定要诞生出区别于之前平板式的简单语音互动的教学方式。赋予机器人更多拟人的互动动作,也是内容AI化的评价标准之一。智能机器人小丹之所以采取多关节肢体设计,郭柳宗就是希望小丹可以有更多拟人的表现力。据悉,在“益智问答”环节中,小丹念完问题之后,“请作答”并会把手伸出来。根据答案的错误与否,小丹会更换手臂动作。

  内容AI化的难易程度,取决于内容服务商提供素材的优劣程度。“合作方会直接给我们视频课程,单纯播放视频的方式对小朋友来说是很不友好的。”郭柳宗认为,之所以行业没有实质性的进步,就在于研究AI化内容时间成本很大,内容产出速度慢。

  B端存在刚性需求,B2C或许是可行路径

  To C还是To B,是摆在所有入局者面前的选择题。郭柳宗说,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,很难只做一边。同样,行业内所有的初创企业都很难只选择一边,往往都是两个方向两手抓。

  依靠小米线上渠道,钕娲创造能够快速打开C端市场。另一方面,钕娲创造与培训机构合作,为其定制教育机器人产品。据悉每次销量都可达到上百台。“需求很明确。”郭柳宗说,对于钕娲创造来说,向B端销售产品的使用场景会更为明确。

  相对于C端市场,B端已经形成了一些亟待挖掘的刚性需求。

  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曾对幼教行业的师资缺口做过估算,到2021年,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在园幼儿数将达到5750.82万人,需要专任教师383.39万人,保育员191.69万人,教师总需求量575.08万人。除了数量缺口大,幼师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问题。根据教育部统计,2016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水平,占总数的56.37%,但有22.4%的教师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凭,本科以上学历仅21.23%。

  师资缺乏且素质参差不齐,是幼教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。市场的痛点意味着市场玩家的商机。为B端机构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零秒科技创始人黄丽辉告诉芥末堆,“去年产品月留存只有个位数,今年差不多可以达到80%。”

  郭长琛认为,B端是理智且入局门槛十分高的市场,一旦打开则会迎来市场红利。智童时刻针对幼儿园推出“AI双师”服务。据悉,AI双师幼儿编程课目前有16节课,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了解编程的概念,培养编程思维。目前,智童时刻已经进入全国近400家幼儿园。

  (智童时刻AI双师课堂模式图)

  此外,通过机构可以接触到更多的C端用户。郭长琛介绍说,智童时刻在二三线城市,常态化上课的培训机构的B2C转化率十分乐观。

  AI概念落地、研究AI化教育内容、走适合产品的商业模式,或将是教育机器人公司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常态。